2007/02/11

看展紀錄14

這篇是舊貨清倉,看內容就知道很久很久了,自從知道這些東西有關係者在看,感覺就挺毛的,所以以後還會不會有,不知道。

超連結-虛擬互動的真實 20號倉庫

林侃生、林昆穎、林明樺、林儒鐸、郭奕臣、劉俊男

一進去先見到林儒鐸的"線性概念的慾望世界",一件強調互動性的作品,藝術家在一面巨大白色牆面上以’一筆畫’的方式起了頭,然後希望觀眾們照著線末繼續畫下去。但我想說的是,關於這類以邀請觀眾加入的作品,常常看到的是藝術家一相情願的設定執行規則,然後觀眾們壓根不甩,甚至連看都沒看,在這件作品中,觀眾們好像把它當成一面公共空間的塗鴉牆,留下諸如:到此一遊、生日快樂、愛來愛去等等非作品原先意圖的痕跡,如果當這件作品已經挑明一種線性不斷的書寫狀態為他的主旨,那些非接續線頭發展的文字與留言,還可以被視為是作品的一部分嗎,或是這件作品根本就失敗了,當觀眾不理會你的規則,作品的意義就改變了,甚至作品就不再被視為作品,那這個互動還能成為互動嗎?同樣的問題再我每次看到邀請觀眾一起畫的作品時都很想問,感覺台灣的藝術家似乎很迷信這類的"互動"方式。

郭奕臣的境外之境似乎是延續"入侵美術館"的概念,但不知道是不是有故障,我們等了老半天都沒有看到火車進站的畫面(但外頭是有火車的),另外覺得他論述中把房子延伸出來的電線解釋成像是樹根有點畫蛇添足,因為實際上實在很難聯想,而且不覺得這對他作品的論述有何幫助。


關於現在的簡單模樣 23B實驗場域

竹下香織、南里朋子、黃彥穎、莊宗勳

聽說是南藝造型所的幾個研究生。

最喜歡的是那個用眼鏡排的色環,鏡片的部分是被挖空並用各色的商品包裝等取代,再依照光譜排成一個大大的圓,簡單明瞭,有感到一種(日式的)神經質氣味,果不其然是竹下香織的作品,南里朋子染了一塊大布,用衣架高高掛在展場中間,有類似窗戶的圖案在上面,有種像是窗簾上長出了窗戶的錯置感,而又因為使用了衣架掛起來,似乎是留了一個關於時態(進行中,剛完成,使用完)的問句。


限制級瑜珈 北美館

從缺(太累又沒空,寫)。


路徑圖 大趨勢

陳界仁

這次是三組錄像,因為之前幾次展覽都已經看過了,所以沒有多留心。


我是一個小孩子 南海藝廊

作者名忘了(so sorry)

全部都是拍攝小孩子的攝影展,是要消費純真嗎?然後進去,不算可愛,還好,但看了非常空虛,不知道是因為展佈的很留白,還是作品內容很留白。

我問了樓上的一位女士,這個是學生的展覽嗎?她臉上掛著尷尬,身體透著慌張的說:不是。後來我在他留言本上留下的評價是:很普通。


島嶼生活 誠品畫廊

林明宏

一入門先看到的是兩片"台胞證"封面,第一個感覺是:怎麼這麼無聊啊,接者轉入後方的場地,看到這次依然是以花布作為靈感的新作,當下的想法是,林明宏的花布還是當作裝置來運用比較好,當它變成一塊一塊四平八穩的畫布掛在商業藝廊空間時,就失去了原本花布要給人親切的包圍,庶民的情感,扁化成另一次賣弄異國情調,更不舒服的是消費"藝術該進入生活,藝術不是高高在上"的理想。


聲交 the Wall

顏峻、姚大鈞、蔡欣圜、謝仲其、立威

我喜歡蔡欣圜女士她用一手來"操弄"影像的表演,感覺的就是非常的聰明,且直接了當,算是很帥的。顏峻跟姚大鈞組成雙魚座一起同台表演,我好想知道姚大鈞手上掏弄的是什麼寶貝,本來我一直以為那個是咖啡豆研磨器,顏峻最近真的很愛用碗來共振,那個聲音實在好性靈。


Be Ware of God 伊通公園

彭弘智

去到的時候展似乎還沒佈完,在伊通二樓只在牆上擺了一尊耶穌的聖像,轉入三樓後,內心一陣撲哧,地上是很滿滿的神像,他們掉漆、破損、殘缺,就像是為了簽六合彩被請回來拜,賭光了又被丟掉的那種,數量上很賞心悅目,很想好好每一個看看,但伊通好熱啊,神像全被規矩的朝向同一面矮牆,牆上掛了一架電視,看來是還有錄像,可惜我去的時候沒看到有在撥放。對於沒緣分看到這個展覽的完整呈現有點遺憾,但這樣看起來還算是喜歡了。

3 Comment:

Anonymous said...

唉呦
我還挺想看的
而且可以知道別人的看法
也挺有趣的啊

DOUBLE CHECK said...

唉呦,
我還挺自溺的,
而且自從知道別人有來看,
也挺萎縮的啊。

41 3 said...

這個現在看來頗有特別滋味!啊哈哈哈!

[ HOME ]